Formula Le Mans除了有令人感到肃杀的碳纤维外观,包含车体方面从组合鼻翼、驾驶座舱到引擎室也全数採用蜂巢式高刚性碳纤维结构,毕竟要能够维持轻量化优势,又要应付高性能输出与赛道激烈操驾,唯一首选材质也只有碳纤维最适合,而全车搭配引擎与变速箱后总重量控制在900kg。或许会有读者感到好奇Formula Le Mans虽然是方程式的起源,但是在驾驶座舱中为何需要设计出无法双载的「双人空间」呢?
除了引擎进气口位置正好位在驾驶左侧之外,原来早期赛事规则中就是以双座为标準,因此后来陆续发展出各式的单座方程式赛事,严格来说都算是利曼耐久赛衍生出来的徒子徒孙。虽然座舱设计是偏向于「右驾车」,但是採用Xtrac六速序列式变速箱基本上对于习惯左驾的房车车手并不会有过大影响,除了起步进档需要踩离合器拨片进档,后续档位只需拨片即可进退档,而驾驶前方的Magneti Marelli赛车仪錶则随时提供引擎转速、档位、水温、油压、圈数、燃油剩余量与换档提示灯都一应俱全。另外碳纤维车体结构本身并未有额外金属连结之处,在有限的空间之下所有方程式车辆都是维持水平悬吊系统与前后双A臂连桿,尤其方向盘左右转向角度不到30度的微幅转角中却能提供车辆极为精準的转向。
为了应付动辄300km/h以上的时速,加上利曼耐久赛基本都是连续六小时以上的硬仗,在分秒必争的比赛过程中不但无法更换煞车,假若煞车提前消耗完毕最终参赛车辆也只能饮恨提前退赛,因此一套强力而耐用的竞技煞车就显得更为重要。由于连续高速急煞所产生的高温很容易达到碟盘可承受最大热量的极限,一但超过后对于碟盘的效能有极大负面影响,因此Formula Le Mans的煞车系统并不是一般金属碟盘甚至陶瓷煞车就能足以应付,面对如此高规格赛事等级採用Brembo碳纤维材质的碟盘与来令片也是相当罕见的煞车逸品。
然而耐久赛所需要的耐用度正好也反映在煞车系统上,前380mm×37mm后355mm×37mm碳纤维碟盘与31.5mm来令片厚度都是特殊规格,不过最让笔者好奇的是煞车来令片并非维持传统两边安装的设计,单边安装的特殊方式也让人开了眼界。除了煞车套件的稀有性,最让人难以想像还是这「特殊」的煞车踹法,一般煞车踏板所保留的踩踏深度在Formula Le Mans车上完全变成像是在踏墙壁,几乎只有1cm的踩踏间距不像房车能採用重踩或缓和制动来减速,要能够有最好的制动效果需要第一脚力量就要到位,快狠準在第一时间内将车速瞬间降低才能让车辆顺利退档减速进弯,一但煞车稍有延迟而Hold着过久就很容易发生煞车锁死,对于方程式车手来说这习惯应该并不陌生,但是对于习惯开房车的选手可就是需要多加适应。